今年以来,以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的爆发对网络视听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短视频轨道的日益成熟,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也为整个内容行业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网络视听行业的艺术边界不断扩大
◎记者 罗茂林
3月30日,第十届中国在线视听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开幕。作为中国在线视听行业的年度重大会议,年度会议上的主题将成为该行业的新趋势。
会议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四川省政府主办,由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和成都市政府主办。据了解,会议以“新旅程,重新开始”为主题,共设立了106项配套活动,重点关注行业发展前沿,讨论重点问题,讨论网络视听发展的新模式、新内容。
今年,AIGC(人工智能创造内容)浪潮席卷了整个视听行业。顺应技术趋势,赋予整个行业内容制作技术,使正能量拥有大声量正成为行业的新趋势。
网络视听文艺生态继续前进
根据会议发布的《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同比增长4.94%,达到10.4亿,超过10.38亿即时通信用户,是最大的互联网应用类别。
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至10.12亿,同比增长7770万,占整体网民的94.8%。短视频用户每天使用168分钟,超过2.5小时。
2022年,全网共上线网络剧171部,网络电影380部,网络综艺431档,网络纪录片318部,网络动画片220部。网络剧现实题材大,质量高,表达空间不断拓宽;爱奇艺全年网络剧数量排名第一,其次是腾讯视频、优酷、芒果电视。
随着流量的不断增长,正能量的声音也在增长。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发布的《2022年网络视听文艺监管数据》,过去一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全面进入网络视听文艺主阵地主战场前沿,精品作品不断涌现,质量口碑不断提升,主流价值默默滋润,整个网络视听文艺生态不断改善。
2022年,网络艺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内网络剧发行许可证制度实施,娱乐综合治理、短视频综合治理、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和审美兴趣、在线标准、综合管理,部分网络视听艺术突出混乱得到有效遏制,综合治理效果明显,产业生态继续改善。
新技术新轨道打造新模式
今年以来,以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的爆发对成千上万的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视听行业也不例外。与此同时,随着短视频轨道的日益成熟,更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也为整个内容行业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网络视听行业的艺术边界不断扩大。
在会议现场,行人人工智能的自动音乐演唱应用程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演示中,操作员只需输入诗歌并选择特定的音乐风格,人工智能就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音乐,并用合成的声音演唱。据行人人工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团队基于过去在游戏领域的技术积累,在3D建模、歌曲音乐等领域开发了人工智能预培训模型。
人工智能的整合不断提高了传统内容的制作速度。许多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网络视听行业的竞争将从纯粹的“花钱”转向“创造力”,方兴未艾的“短剧”轨道可能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演习场”。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有2859部微短剧获得备案号,总集数为69234集,同比增长618%。在微短剧供给侧井喷式增长的背后,越来越多的网络视听平台进入并增加了数量。
“从供给方面来看,微短剧的整体成本较低,主要资源倾向于编剧等方面。”一位资深影视编剧告诉记者,今天的微短剧轨道可以说是“短兵相连”
快手娱乐情节业务中心负责人于可说:“微型短剧正在帮助整个内容行业进行创作变革,加快内容主题在自我进化中的多元化发展。”在谈到快手短剧的创作经验时,于可将其总结为以人为本、注重内容、健康可持续三个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新轨道也在改变传统的电影和电视剧分享模式,品牌植入的定制短剧数量也在增加。鉴于品牌“短”营销的痛点,北京奥美总裁陈荣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场景植入,利用品牌自身生态创造微短剧热风格,明确人群创新策略,围绕微短剧创造多元衍生品,使成功的微短剧品牌营销也可以量化。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