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团新冶钢计划增资135.8亿元。南钢集团将持有南钢集团55.25%的股权,成为南钢集团的控股股东。同时,南钢集团决定行使优先购买权,向复星购买南京钢铁联盟6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南钢集团将持有南京钢铁联盟100%的股权,并成为南钢的间接控股股东。中信集团将成为南钢的实际控制人
◎记者 王乔琪
60%的南京钢联股权收购案发生了重大逆转。
随着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集团”)通过其钢铁公司湖北新冶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冶钢”)以135.8亿元增资南钢集团,成为后者控股股东,南钢集团行使优先购买权,计划收购南京钢铁联合会6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郭广昌改为中信集团。
在一系列的“组合拳”下,中信集团直接将之前的收购方沙钢集团踢出去。复星国际昨日宣布,复星国际已与南钢集团签订协议,出售南京钢铁联合会60%的股权,并将终止与沙钢集团关于南京钢铁联合会的股权交易。
中信集团计划135.8亿元入主
4月2日晚,复星国际和南钢股份同时宣布,中信集团旗下新冶钢计划增资135.8亿元(持有南京钢联40%股权)。增资完成后,新冶钢将持有南钢集团55.25%的股权,成为南钢集团的控股股东。
同日,南钢集团发布《关于行使南京南钢联合有限公司60%股权优先购买权的通知》,向复星高新及其下属企业复星生产投资及复星工业公司决定行使优先购买权。上述各方还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南钢集团向复星股东购买了南京钢联60%的股权。
南钢表示,上述交易完成后,南钢集团将持有南京钢铁联合会100%的股权,并成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仍然是南京钢铁联合会。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由郭广昌改为中信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沙钢集团已经向复星国际抛出了“橄榄枝”,计划以135.8亿元收购南京钢铁联合会60%的股权。双方已于3月14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沙钢集团还支付了80亿元的交易保证金。
当时,复星国际宣布,南钢集团作为南京钢铁联合会的重要股东,有权在后者控股权变更后30天内(即4月14日前)行使优先受让权。
根据《优先购买权通知书》,如果南钢集团选择行使优先购买权,目标股权的股权转让价格还包括需要支付给沙钢集团诚意基金的相应利息,总计约138.79亿元。
南京钢联的魅力是什么?
南京钢联作为这场战争的“主角”,有什么魅力?
数据显示,南京钢铁联合会成立于1958年,被称为江苏钢铁工业的“摇篮”。2003年,南钢集团整体重组,资产重组,复星以16.5亿元对价持股,获得控股权。
截至2022年9月底,南京钢联总资产825.52亿元,净资产372.18亿元,资产负债率54.92%。2021年,南京钢联实现营业收入776.14 净利润46.96亿元 2022年前9个月实现营业收入529.2 净利润20.48亿元。
南钢股份有限公司是南京钢联的核心资产之一,公司于2000年上市,2022年实现收入706.67亿元,净利润21.61亿元。
一位钢铁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沙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其粗钢产量仅次于宝武和鞍钢,具有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中信集团拥有中信特钢,是中国最大的优质特钢生产基地,具有高端钢材的技术实力。“无论谁最终赢得南京钢铁联合会,都将进一步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有利于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提高原材料的对外话语权。业内人士表示。
沙钢不排除诉诸法律的可能性
沙钢集团将如何应对股权收购的突然变数?
一位接近沙钢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沙钢集团已经关注了这一趋势。“在与复星部签订协议时,双方已相应设置排他性条款。如果第三方企业收购南京钢铁联合会60%的股权,复星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此外,该人士还对上述交易细节和程序合理性表示怀疑,称沙钢不排除诉诸法律解决事件。
复星国际在最新公告中表示,将终止前一笔向沙钢集团出售南京钢铁联合会的交易,并退还对方的真诚资金和相应利息。同时,南京钢铁联合会的股权转让将根据相关协议、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顺利完成。
南钢公司宣布,南钢集团需要履行全面收购要约的义务,因为南钢集团收购南京钢铁联合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比例将超过其已发行股份的30%。同时,新冶钢是实际实施本次要约收购的主体,接受并持有本次要约收购的股份。
据披露,本次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25.215亿股,约占南钢股份总股本的40.90%,要约收购价格为3.94元/股。本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99.35亿元。南钢股份表示,本次要约收购尚未生效,仍需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垄断局对经营者集中的审查。
值得持续关注的是,中信集团能否顺利进入南钢。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