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是一名典型的学者官员。他写得很快,包括《行动的勇气》、《金融的本质》、《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训》等。在他的最新作品《21世纪货币政策》中,他提供了美联储在2008年次贷危机前后应对金融危机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一本了解美联储货币政策演变历史和最新发展的好书。特别重要的是,这本书从美联储掌舵人的“第一视角”描述了许多未知的货币政策决策细节和制度背景,为人们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本书的叙事时间始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作者描述了前美联储主席伯恩斯、沃尔克和格林斯潘如何与通货膨胀进行长期艰苦的战斗。然而,这些都是“前传”,这本书的核心叙事始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在这个阶段,伯南克只是掌管了世界上金融市场最发达的国家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伯南克及其继任者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构成了21世纪货币政策的“本传”。
伯南克的前任,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被称为“艺术大师”。通过不断降息,他保持了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十多年的稳定和繁荣。格林斯潘执掌的美联储有着鲜明的“神秘”色彩。格林斯潘也是一位“废话”专家,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但他在公开就美联储货币政策发表演讲时的基本风格。
伯南克,格林斯潘的接班人,在接管美联储后不久,就遭遇了2008年次贷危机。在伯南克的领导下,美联储试图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用伯南克自己的话说,他做到了。一般来说,央行有两个功能:一是货币稳定在经济常态下的功能;二是金融危机时期的“最终贷款人”功能。这两个功能大相径庭,密切相关。在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美联储的“最终贷款人”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货币稳定方面,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传统上,特别是在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时期,美联储间接管理联邦基金利率,以改变银行储备金的供应,从而对整个市场产生加息或降息的影响,从而平息或刺激经济发展。次贷危机的到来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为了刺激经济,伯南克领导下的美联储迅速将联邦基金利率从2007年底的5.25%降至2008年底的0.25%。如果利率进一步降低,将出现零利率或负利率。此时,传统的美联储调控短期利率的货币政策空间已经耗尽,但经济仍在急剧下滑。
这时,伯南克在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塞了一些新工具。根据他自己在书中的总结,一般分为两项:一是量化宽松;二是前瞻性指导。
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启动了非传统货币政策“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LSAPs),即量化宽松。在实施量化宽松时,美联储将直接购买以政府债券为主的长期债券,增加市场对长期债券的需求,促进长期债券价格上涨,导致长期利率下降,以缓解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量化宽松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即使短期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量化宽松也能降低长期利率,从而影响市场。也就是说,由于传统的降息工具已经耗尽,因此增加新的降息工具来降低长期利率。
前瞻性指导是指央行通过政策制定者的演讲和证词、政策会议纪要和定期出版物,与市场沟通经济和政策方向。换句话说,前瞻性指导是央行对市场的“预期管理”。在伯南克时代,美联储改变了格林斯潘黑暗的信息发布风格,转变为清晰、透明、相对频繁的公开交流。例如,每次伯南克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货币政策的意图,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发布的经济预测摘要(即所谓的点阵图)、美联储向国会提交的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都反映了伯南克对明确披露货币政策信息的坚持。
这两种工具的使用使美国能够安全地度过次贷危机,至少在表面上。然而,非常规新货币政策工具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学术界和实践界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对量化宽松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最后防线》一书中,埃里克·波斯纳批评了中美联储和财政部次贷危机救助的合法性。另一个例子是,许多研究认为量化宽松会增加货币供应,并导致通货膨胀。
伯南克在书中花了很多时间来解释其量化宽松和前瞻性指导的有效性,并证明它不会导致通货膨胀、金融不稳定或市场扭曲。例如,他认为,量化宽松不同于政府支出,因为央行购买的是计息金融资产,而不是商品或服务;它更像是一个家庭购买政府债券来增加储蓄。与此同时,他回应说,量化宽松并不等同于“印钞”,它对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没有直接影响,因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是由人们想要持有的现金数量决定的。
在我看来,伯南克的回应似乎有点轻,他没有面对外界的批评。显然,客观评价伯南克在美联储执政期间的成就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现状是, 当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消退时,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叠加在一起。疫情的影响,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未来各种金融周期的洗礼,都会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事实上,在货币政策制度化的道路上,美联储仍在试错过程中,未来如何发展仍不得而知。经过几年的“大放水”,美联储已经进入了加息周期,但硅谷银行最近破产造成的连锁效应是否会导致更大的金融风暴,加息过程是否会逆转,伯南克增加到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是否足够,目前尚不清楚。
然而,无论争议如何,中国金融从业者都可以阅读伯南克的《21世纪货币政策》,我相信它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和参考。毕竟,从美国次贷危机一线“消防队长”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的应对过程和未来金融危机时代的货币政策改革是唯一没有分支机构的。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