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国标 吴正懿 覃秘 仲茜
4月4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华海成科在科技创新板上市。到目前为止,江苏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00家。目前512家科技创新板公司中,约占19.5%,近五分之一。
每五家科技创新板公司中,就有一家来自江苏。科技创新板“第一军团”是怎么炼成的?回顾过去,自2019年7月华兴源创获得科技创新板第一名以来,科技创新板“江苏军团”自2020年5月以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苏大强”记录了一条飙升的增长曲线。
江苏省证券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凌峰告诉《上海证券报》,产业转型升级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离不开创新资本的不断形成、聚集和放大。江苏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良性循环的形成。
科技创新是《纽约时报》的号角。资本市场支持科技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是高质量发展问题的应有意义,是撰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新篇章的重要内涵。今天,当科技创新委员会的“江苏军团”站在潮流的前沿时,我们探索浪潮的原因,倾听企业家的创业愿望,俯瞰科技创新力量的未来。
产业转型初见效
与注册制改革东风相遇
江苏一省512家科技创新板公司占100家,遥遥领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南京证券投资银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江苏100家科技创新板公司的构成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学、高端设备制造三大产业是江苏科技创新实力最强的塔基。
进一步梳理发现,江苏自科技创新板开市以来就是“领头羊”之一。科技创新板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中,包括科技创新板首批华兴源创,有4家来自江苏。之后,“第一梯队”的竞争逐渐白热化。直到2020年5月吉贝尔药业上市,江苏科技创新军团一路“开挂”,近三年来一直以较大的优势引领风骚。
江苏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江苏坚实的经济基础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科技创新反馈经济,提高经济发展的内涵、韧性和可持续性。
江苏科技创新板公司100家中,“科技创新之城”苏州贡献了49家,几乎占全国的一半。其中,苏州工业园孵化了17个。
3月31日,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沈磊在“上市苗圃嘉年华”活动中表示,园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金融资源和专业服务资源集聚优势,于2019年11月推出“上市苗圃项目”,分层建设上市培育体系。
三年来,苏州工业园区“苗圃工程”动态筛选出发展势头强劲、科技属性突出、上市意愿强的后备企业448家,培育出上市公司27家,园区上市公司61家,资本市场“园区板块”逐步壮大。
“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投资高、研发周期长的企业遇到了科技创新委员会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位资深投资银行家表示,除了产业培育,科技创新公司之所以能够迅速进入资本市场,是时候进行注册制度改革了。
第一家采用第五套标准(市场价值+技术优势)上市,开放a股市场无利可图的泽静制药;第一家引入“绿鞋机制”(超额配售选择)的“红筹股上市”华润微。正是科技创新委员会的包容性和前瞻性,使许多江苏高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如鱼得水。
长期前瞻性布局
战略支持“从0到1”
3月31日,中国“工业x射线第一股”日联科技在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成功开发了国内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这一突破是日联科技啃下基础科研‘硬骨头’的结果,历时10年。日联科技董事长刘军表示,无锡等地良好的商业环境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强大的翅膀。
据了解,日联科技于2009年将总部迁至无锡。2021年8月,一封签名无锡市委、市政府的感谢信寄给日联科技,感谢日联科技将无锡视为“合作伙伴”。虽然这封信很短,但它表达了亲商造福企业的真诚和无锡推进最佳商业环境城市建设的决心。
对于企业来说,“0到1”的突破背后是团队在未知领域的长途旅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战略产业从“0到1”的培育往往是一次巨大而耗时的“冒险之旅”,考验着前瞻性的愿景和战略决心。
常州也发生了同样的故事。天合光能的发展是常州国家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真实写照。天河光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和品牌效应,也吸引了一大批亿晶光电等企业相继落地,导致了“中国光伏看江苏,江苏光伏看常州”的故事。常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主任解承说。
还有苏州。17年前,中国第一家以“纳米”命名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研究所成立时,周围一片荒芜。如今,这里有许多庭院、上市企业和高端人才。
纳维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徐科说:“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源和平台来支持我们的发展。投资可能是最小的,我们可以做事。”。
2019年6月,在科技创新委员会成立前夕,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支持政策,扩大了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集群。同时,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准确高效的专业服务,促进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在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
2021年初,江苏梳理出50条重点产业链、30条优势产业链、10条优秀产业链目录,重点关注重点产业,扩大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同时,进一步帮助企业在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徐州的工程机械、无锡的物联网、常州的新碳材料、南京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江苏的工业集群已成为一片森林。
拥抱硬科技
“专精特新”奔向未来
假如说“科创之城”苏州的高产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江苏县级市(区)科创板的“突破”就弥足珍贵了。
记者注意到,从区域分布的角度来看,江苏省科技创新委员会企业正逐渐下沉到县,昆山、张家港、扬中、宜兴、启东、如皋等县市都取得了零突破。科技创新力量的兴起也证明了江苏整体经济结构的平衡和县域经济活力的爆发。
一批掌握硬科技的企业先后登陆科技创新板。例如,公司突破了“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核心技术和全过程制造技术”,拥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和大规模生产能力。再比如中复神鹰,公司实现了“干喷湿纺”碳纤维的产业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这一尖端技术的国家。还有纳微科技,公司突破了微球精准制备的技术难题,成长为世界色谱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江苏科技创新委员会的“财富”来自于专业和新家庭背景的“丰富”。截至2022年底,江苏省培育省级专业新中小企业5594家,创建国家专业新“小巨人”企业70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86家。
江苏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的许多企业都是国家重点专业的新“小巨人”企业,并在日联科技、华海成科等新第三届董事会上市。”专业的新企业通常是某一行业的无形冠军。首先在新第三届董事会上市,然后登陆科技创新委员会,有利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一位接受采访的投资银行家说。
努力工作,重新开始。今年1月,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培育专业特新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提出深入实施江苏省重点产业链优质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根据计划,到2025年,江苏将有约300家“专业化、特新化”企业上市。
相应地,江苏已经描绘了下一阶段资本市场的“路线图”。根据《江苏省上市公司优质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江苏将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资本市场“江苏板块”。力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0家,力争股份制改制企业1万多家,拟上市后备企业700多家。
潮平两岸宽阔,风一帆风悬。江苏正以资本力量赋能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引领经济腾飞。在科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高质量发展的“合唱”中,江苏正在谱写自己丰富多彩的运动。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