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雁争
4月2日,上海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的布局建设AI for Science科学数据开源开放平台正式启动,将有助于上海占领AI for Science(科学研究人工智能驱动)高地。
自科技部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科研”专项部署以来,上海、北京、天津、安徽等地加快了相关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许多人工智能和科研专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政策应注重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AI for Science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甚至有可能推动中国走在下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列。
人工智能新前沿四大布局
AI for Science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新前沿,迫切需要在系统布局、重大系统设计、跨学科交叉整合、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布局。
上海率先响应了跨学科整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2日在平台启动仪式上表示,上海交通大学致力于人工智能 for 建设跨学科研究高地,培养顶尖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全球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建设 for 重大科学基础设施Science。
北京已经布局了创新生态建设。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以“解放科学家,赋予新产业权力”为使命,围绕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开源生态建设,培育产业生态。
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将建立人工智能 for 国际顶级专家在Science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构建人工智能 for Science学术生态,共同定义科学计算的未来。”
天津增加了对计算能力网络的投资。近日,天津市河北区与北京深势科技、华为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天津市河北区共同建设人工智能 for 面对基础科研、创新药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科学计算需求,Science计算平台构建了新一代开放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体系。
还尝试了安徽的系统布局。不久前,安徽省卫生委员会主任陶仪对合肥综合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进行了调查,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自成立以来,该研究院一直围绕“”AI for Science在科研、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安徽省卫生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支持,加强服务,改善环境,创造条件,促进人工智能研究所在生活和健康领域的更好、更快的发展,为群众带来更多、更先进、更方便的高端医疗服务。陶仪声说。
AI for 解放科研生产力的Science
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领域,我国科技研发生产力将大幅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代科学家最常用的生产力工具是arxiv(一个收集多学科论文预印本的网站)和各种期刊。虽然期刊和网站可以提供在线下载功能,但科学家们不必通过邮寄论文相互交流。然而,他们仍然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搜索数据和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科学家实际上需要人工智能作为生产力工具。他们需要推荐算法来提供创新灵感和跨领域合作的机会,缩短低代码平台或类似工具的研究周期,帮助理解世界上最抽象和复杂的问题,以及定制的管理软件,以适应日益大的团队规模和研发规模。
今年以来,ChatGPT引起了全球关注。专家认为,大型模型可以成为人工智能进入科研领域的基础设施。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家使用大型模型可以提高找论文、读论文、写论文的效率。GPT4的多模态也证明了可视化工具和效率软件的实力。
“AI for 凭借认知智能大模型的利器,Science对以前难以解决的许多困难都有了新的想法。AI for Science有望解放科学家的生产力,进而大大提高科技创新的速度。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考虑到全球科技竞争的紧迫性,建议继续推进我国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研发和升级,鉴于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给我国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产业升级机遇和可能给全社会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有望率先突破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
AI for Science大大提高了科技创新的速度,哪些细分领域将率先突破?专家普遍看好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
在政策方面,科技部署人工智能 for Science 尖端科技研发体系提出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等基础学科的关键问题,重点关注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关键领域的科研需求。
在应用需求方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表示,新药创造、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领域是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结合迫切需求、突出进展和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方向。
在成就层面,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率先创办的生命科学平台公司百图生科近日发布了“生命科学版ChatGPT”——由生命科学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生成蛋白平台AIGP。目前,近20家合作伙伴与百图生科开展了AIGP联合研发合作,涉及高性能弹头设计、新功能蛋白质设计、靶点挖掘和蛋白质调节设计等领域。许多项目都取得了阶段性的发现成果。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