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洁见习记者陈潇
锂价持续下挫,上市企业“找锂”的脚步却并没有终止。最近,好几家上市公司披露合理布局锂电池回收业务流程,深受市场关注。
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预测分析,2017年至2022年,在我国驱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是36.4GWh、56.9GWh、62.2GWh、63.6GWh、154.5GWh和294.6GWh。而动力锂电池多数为锂离子电池,其使用期限一般为5年至8年,因而,业界预测分析,动力锂电池近些年即将迎来退伍高峰期。
对于此事,多名接纳《证券日报》媒体采访的专业人员表明,锂电池回收领域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环节,锂离子电池80%的锂电材料都能够回收利用,伴随着锂离子电池退伍高峰时段来临,行业发展前景极大。
多家公司合理布局
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分析,到2025年在我国退伍动力锂电池总计有望突破137.4GWh,必须回收处理废电池有望突破96万吨级。2025年跻身动力锂电池退伍潮的起始点,并进入锂电池回收经营规模与盈利双增长的黄金时期。
在此背景下,多家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池回收业务流程。2月21日,南都电源发布公告称,企业分公司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年解决15万吨级“锂电池绿色回收开发利用新项目”,工程项目预估项目投资38.5亿人民币。
2月9日,天奇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投资开设合资企业,进行动力电池回收运用化学工艺新项目。
先前,1月30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为助力公司锂电池材料及回收利用市场拓展,拟由子公司广东邦普在广东省佛山投建一体化机器人产业新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38亿人民币。1月7日,国轩高科年产量50GWh锂电池回收新项目公布动工,项目建成后做到年处置50GWh退伍锂电池结合回收再利用的生产能力,达产后预估完成年销售额约110亿人民币。
“现阶段锂电池回收归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着资产干预,未来产业很有可能转化为技术密集与外部规模经济的融合,与此同时头部效应突显。”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首席总裁祁海珅向《证券日报》记者说。
全产业链需进一步规范
1月30日,国海证券公布券商报告,预估2027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容量做到1300亿人民币,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9%。
天眼网App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从业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公司有1.2万家和,2021年新增加登记注册的公司数量达到2.4万家和,2022年,新增加登记注册的与动力电池回收业务流程有关的公司超4万家和。
“现阶段领域存在的困难通常是回收利用费用较高,但是随着回收利用数量扩张,回收利用成本费也会降低,合理性还会持续改善。”真锂科学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向《证券日报》记者说,动力电池回收业务流程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目前,损毁充电电池大多数被一些不具有资格的小型加工厂拿走,这也是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伴随着新能源车占有率明显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和运用将是未来动力锂电池原材料非常重要的由来之一,市场容量不可小觑。但同时也应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全产业链。”巨丰投顾高端投资咨询翁梓驰表明。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