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慜
个人养老金顶层制度设计文件发布至今已有一年,试点正式启动至今已有五个月。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已达到3324万,但资金存款意愿仍有待激活。
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助于提高养老金保障水平,但该制度才刚刚起步,从市场启动、培育到个人客户接受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如何做好投资者教育、产品设计和养老金金融服务,决定了个人养老金的后续发展趋势。
存款“吸金”情况低于预期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分为两个步骤:2022年4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当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试点城市(地区)实施。
个人养老金试点一开门,第一个月就开了1700多万户。到目前为止,开户规模仍在增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数据,截至3月底,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已达到3324万户。
银行作为开立个人养老基金账户的唯一渠道,在开立账户时开始了“竞争”。许多银行披露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进展:截至2022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账户数量位居行业前两,工业银行已达到229.16万户,排名第三。此外,招商银行165.92万户,民生银行39.52万户,中信银行30.25万户。近日,招商银行宣布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已超过300万。
据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助理沈晓刚介绍,中国工商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和存款金额在银行间排名第一。然而,存款比例并不高,这可能与投资者的意识和经济环境有关。
存款存款情况低于预期,从各地披露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到一两个。截至2023年3月底,深圳个人养老金账户180.04万元,资金规模15.22亿元;广州个人养老金账户176.8万元,覆盖率约75%。其中,48.4万户缴纳个人养老金,累计存款13.7亿元,户均投资2830元;成都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已超过130万元,缴费金额近9亿元。
600多种产品陆续上架
个人养老金可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公共基金、银行金融管理、储蓄存款等符合监管规定的金融产品。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透露,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相关商业银行已推出个人养老金储蓄产品,个人养老金制度包括18种金融产品和25种个人保险产品。
《上海证券报》记者查询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个人养老产品目录,发现截至4月28日,个人养老产品多达652种,其中储蓄产品465种,基金产品137种,保险产品32种,金融产品18种。
目前,储蓄产品数量最多,由于利率高于普通存款产品,更受投资者青睐。从产品性能来看,自今年以来,109只个人养老基金实现了积极的回报。
然而,许多投资者仍然持观望态度,但在收到银行开户礼物后,他们不愿意支付资金。据了解,一方面,许多投资者没有理想的投资产品,另一方面,他们被产品损失“说服”。
北京的一位秦女士告诉记者:“开户后,我全额支付了1.2万元。年初,我买了一个养老基金产品。我一买就赔钱了,最近才盈利。”
与银行账户营销的活跃相比,保留和激活客户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许多银行家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刚刚开始,从市场启动、培育到个人客户接受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沈晓刚表示,下一步,我们需要继续做好投资者教育,围绕财富管理和养老金规划,完善一揽子综合配套服务,加强个人养老金产品开发,开发适销对路的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促进更多开户客户缴纳个人养老金。
行业内建言完善制度设计
业内人士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居民尽快考虑个人养老金规划的意识,并在提高养老金保障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看,仍有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空间。
“目前,个人养老金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相关的税收优惠和产品对公众的吸引力仍然不足,个人养老金的整体规模没有预期的那么大。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发部总经理杨海平表示,需要主管部门、税务部门、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优化个人养老金发展生态,进一步激活个人养老金存款意愿。
通过总结行业建议,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缴存上限。目前个人养老金年缴费上限为1.2万元。招聘联合会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应进一步研究年收入低于6万元的人如何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享受税收优惠。下一步可以考虑适当调整上限,鼓励更多居民选择个人养老金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此前表示,今后将及时调整缴费上限。
第二,增加税收优惠待遇。杨海平认为,应重点研究进一步增加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如适度增加存款环节的扣除金额;收款环节根据账户总额设置起征点,不包括在综合收入中;简化扣除和纳税流程;考虑到养老金的长期性,建议尽快以税法的形式固化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待遇。
第三,鼓励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杨海平建议研究金融机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建立金融机构养老金融产品风险补偿机制,继续积极鼓励养老金融产品创新,继续加强对养老金融产品的监督,确保个人养老金安全。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