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少鹏 王乔琪
5月5日晚,青松宣布终止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今年以来a股中的“终止固定增长军团”进一步扩大。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5日,今年以来已有32家上市公司发布固定增长终止公告(不包括配套融资和资产收购),比去年同期增长19%。
逐一梳理定增终止案例,选择主动“撤单”的有25家,占70%以上。很多公司在经过交易所的严格询问后“退出”;一些公司因悲伤的“市场关闭”而未能实施,直到固定增值批准文件到期。此外,在终止原有的固定增值计划后,许多公司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转换债券和简单的固定增值程序上,以绕道推进再融资计划。
批文失效 定增计划频频落空
3月10日,持有固定增加批准文件的利兴股份宣布,自中国证监会批准发行之日起12个月内未能完成发行,非公开发行股票批准到期自动失效。从首次发布固定增加计划到宣布固定增加注册批准失败,利兴股份的固定增加计划持续了19个月。
不止力星股份已获得批准,但未实施固定增长。3月11日,百隆东方宣布,其固定增长事项也因批准无效而失败。此外,德利股份因再融资计划到期而放弃;由于批准和发行决议的有效期即将到期,八方股份和天盛新材料最终选择终止固定增长。
事实上,在再融资批准无效或决议有效期届满的背后,相关企业终止固定增长还有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典型的如力星股份。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由于头顶“新能源汽车”和“风电”的概念,从事轴承滚动体行业的力星股价一度上涨近200%。随着股价的上涨,公司于2021年8月21日发布了再融资计划,计划为6000吨精密滚动体和800万个高端大型滚动体扩建项目筹集3.5亿元。
然而,深圳证券交易所立即发出询价函,质疑上一个募集项目是否没有效益,终止项目,并将余额募集作为永久补充,并要求公司进一步解释募集项目和上一个项目是否重复建设,以及在上一个募集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产能的必要性。
2022年3月16日,力星股份在经历了方案修订和提示风险后,终于获得了中国证监会批准注册的批准。直到今年3月,计划了一年多的固定增长计划终于“泡汤”了。在此期间,公司股价也下跌了50%以上。李兴股份表示,由于资本市场环境和融资时机的变化,公司未能在批准文件有效期内完成发行,批准到期自动失效。
另一个例子是百隆东方,其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5.63亿元,同比增长14%。不难发现,该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为7.69亿元,其中棉花期货投资收益约为7.7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净利润为7.93亿元,同比下降39.83%。此外,截至2022年底,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20.72亿元,长短期债务总额约为52亿元。
中部一家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实现筹资目标,上市公司的机构路演、项目价值传递等操作至关重要。“市场上的知名龙头企业往往‘一票难找’,固定增长份额要靠抢,但有些中小企业处境困难。如果他们真的发不出去,他们只能放弃。”
上海一位资深投资银行观察家告诉《上海证券报》,随着全面注册制度下再融资审计效率的不断提高,再融资市场逐渐进入买方市场。“目前,无效的公司往往市值小、流动性弱、主题传统,然后叠加业绩下降或亏损。这些企业的融资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上述人士表示,市场资金有限,发行端竞争激烈,投资者应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决定是否参与。
审核难过 主动“撤单”的内因很多
梳理这批固定增长失败的公司,在25家主动“撤单”的公司中,有的在经过交易所严格询问后“退出”。
以老制药公司海辰制药为例,公司于2022年6月宣布筹集不超过4亿元,年产5000吨锂电池电解质添加剂和新冠肺炎关键中间体建设(年产150吨),公司计划抓住新能源电池和新冠肺炎口服药领域的发展机遇,完善产品战略布局,稳定公司竞争优势。
在随后的审计中,交易所重点询问了“跨境”锂电池的技术和客户储备、新业务与现有主营业务的差异和联系以及筹资项目的产能消化措施。今年2月14日,海辰制药宣布终止固定增长,撤回申请文件。
同样,在德联集团的固定增长审计中,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对其募集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募集项目是否属于淘汰行业,是否存在重复建设,是否存在夸大误导性陈述等问题。公司此前计划为德联汽车新材料胶粘剂研发制造项目筹集不超过4.96亿元的总资金。今年3月中旬,该公司宣布终止固定增长。
永鼎股份主动“停止”再融资计划,因为筹资项目无法获得预期收益。公司4月17日透露,由于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海上风电建设推迟,全年新增海上风电并网4.07GW,同比下降76%,行业毛利率下降,行业企业在建产能大。经过综合考虑,公司认为“高端海陆电缆建设项目”无法获得预期收入,公司原增发计划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决定终止增发。根据之前的公告,公司计划筹集不超过10.05亿元的资金,用于投资高端海缆陆缆及系统配套项目、5G承载网核心光芯片、设备、模块、子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此外,由于董事长的警告和公司的立案调查,帝科股份和华控赛格不得不终止固定增值事项。
迂回推进 另谋融资新途径
主动或被动终止固定增值后,如何满足潜在的资本需求?一些公司也有“对策”。
例如,龙星化工在放弃固定增长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转换债券上。4月18日,公司宣布将向非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山西龙星碳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一期)。同日,该公司还宣布终止以前的固定增长。
3月7日,长庆集团终止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决定计划以简单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4月29日,公司披露了一项简单的固定增长计划,拟筹集2.99亿元资金,用于沂水长庆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二期扩建。
易成新能和新城控股在调整原增长计划后选择重新申报。以易成新能为例,公司3月31日披露,计划优化调整原募集项目,决定终止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随后,根据最新的固定增长计划,公司计划筹集不超过25亿元的资金,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开发、生产和建设项目(二期)、年产3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宝丰县100mW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卫东区50mW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等。此前,公司原计划筹集不超过16亿元的资金,投资建设锂离子电池相关项目。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