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2022年,中国3D打印企业融资总额达到64亿元,比2021年48亿元增长33%。其他数据显示,2023年,50家3D打印行业中有20多家企业有融资需求,总额达到32.2亿元。预计今年中国3D打印行业融资总额将稳步增长,预计将超过80亿元。
◎王墨璞嘉
3D打印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和休眠期,越来越多的工业公司开始出现在资本市场上。在最近在上海召开的第五届SAMA增材制造业发展会议上,上市公司华曙高科技、拟IPO企业上海联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联泰”)等多家公司齐聚一堂,讨论3D打印产业升级发展的新模式。
掀背行业集体探索,掀背企业上市步伐。近日,浙江正雅牙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雅牙科”)完成了浙江省证券监督管理局的IPO辅导备案,踏上了证券化的新征程。
展望未来,华曙高科技、上海联泰、正雅牙科等都是近年来3D打印企业“参加考试”IPO的缩影。中国添加剂制造业联盟秘书处郭丹表示,尽管全球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持续放缓,但国内机构对3D打印行业的投资仍保持稳定增长。据统计,2022年,中国3D打印企业融资总额达到64亿元,比2021年增长33%。
忙着排队“赴考”
记者从浙江省证券监督管理局获悉,正雅牙科已进行咨询备案登记,计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咨询证券公司为中金公司、国海证券。
根据公开信息,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正雅牙科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隐形矫正行业。公司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力学、大数据、算法等技术,产品遍布国内多家口腔医院,包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口腔正畸材料及产品生产、3D打印基础材料销售、软件开发等。
巧合的是,去年将上市列入“议事日程”的上海联泰也在上海证监会完成了IPO辅导备案,辅导证券公司为中泰证券。公司总经理马劲松近日表示,公司将于6月份进行上市辅导总结验收,IPO之旅将进一步进一步。
据悉,上海联泰自2015年首轮融资以来,共融资6轮,2022年投资后估值约18亿元。金石投资、元和辰坤、国科嘉和、盈科资本、联信资本、赢风险投资等机构参与了以往的投资。
上海联泰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最早从事3D打印技术应用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作为工业光固化3D打印厂家,已应用于电子电器、医疗发展、口腔牙科、鞋模制造、教育应用、文化创意、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
在众多3D打印公司跻身IPO“等候席”之前,铂利特、华曙高科技、爱司凯等3D打印公司率先进入资本市场。
以华曙高科技为例,公司于今年4月17日登陆科技创新委员会,筹集资金投资3D打印设备扩建项目、研发总部和工业应用中心项目、3D打印技术创新(上海)研究所建设项目。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级3D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全球客户提供金属(SLM)3D打印设备和聚合物(SLS)提供3D打印设备和3D打印设备 印刷材料、工艺和服务。目前,公司拥有20多种设备,配套40多种特殊材料和工艺,正在加速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模具等领域的应用。
融资不得闲
郭丹说:“目前,排队IPO的3D打印行业企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涵盖了材料、扫描、设备和服务等产业链的上下游。”。
据统计,2022年,中国3D打印企业融资总额达到64亿元。其中,浙江迅实科技有限公司是最高的融资案例,融资金额达到1亿美元。此外,北京中航迈特、江苏威拉里、安徽中体新材料、西安赛隆等金属3D打印设备和粉末材料制造商获得了数千万至3亿元的融资。
根据中国添加剂制造业联盟的研究数据,2023年50家3D打印行业中有20多家企业有融资需求,总额达到32.2亿元。相关研究人员表示:“预计今年中国3D打印行业融资总额将稳步增长,预计将超过80亿元。”。
3D打印各细分领域的企业正在加快融资步伐,“摩拳擦掌”进入资本市场,特别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特别积极准备上市。例如,上海联泰、易家三维、新精合、上海汉邦、中航迈特、江苏威拉里、西安赛隆、南京成联、北京康硕等材料企业。
典型的例子是高能数造(西安)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能数造”)。该公司已开始IPO相关准备工作。据报道,该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池3D打印技术的细分轨道,是中国早期关注和推出3D打印电池设备的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电池3D打印技术,推出了三代电池3D打印专用设备,并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上市是高能数制造的长期发展规划,公司仍处于Pre-A轮融资阶段,”高能数制造相关人士表示。”
打破产业“天花板”
在调查和访问多家3D打印公司的过程中,业内人士表示,对于3D打印等“上限”行业来说,抓住上市时间节点尤为重要。“行业内公司上市后,可能会通过资本运营抓住发展机遇,挤压未上市公司的发展空间。”业内人士表示,“具体细分轨道可容纳的上市公司非常有限,可能只有两三家。”
最近3D打印行业的投融资和企业IPO进程,可能表明行业前景正在被行业公司和金融机构重估,行业发展的“上限”正在被打破。
记者发现,3D打印企业与金融机构“相互拥抱”的深层次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国家重视工业母机。3D打印作为工业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许多金融机构选择主动进入3D打印轨道。
其次,3D打印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高研发、高投入的特点需要资本注入活力。郭丹说:“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3D打印近年来的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这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第三,从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一批典型的3D打印应用场景来看,3D打印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目前,3D打印的应用已扩展到工程机械、建筑、文物、个性化穿戴、体育、影视等领域,但对制造业应用场景的需求相对丰富。为了满足各领域的应用,3D打印仍需要深入培育,需要探索更多领域的应用场景潜力。”郭丹说。
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随着3D打印行业发展的“上限”被打破,并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得到普及和推广,3D打印行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增量市场,企业也将迎来更多的上市机会。“在目前上市的3D打印公司中,华曙高科技和铂力特专注于金属3D打印设备。未来,非金属3D打印设备、金属材料等细分领域的公司可能成为排队IPO的‘主力军’。业内人士表示。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