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工业化和数字化是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对行业驱动作用最大的是数字化,给未来带来最大想象空间的也是数字化。”9月4日,在2023年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论坛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先军表示,推进数字化,要寻找到最佳途径——系统性数字化,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价值。
2023年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论坛的主题为“住房和城乡建设绿色与高质量发展”,主论坛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共同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首都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新型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承办。主论坛邀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领导、院士、权威专家、领军企业家作专题演讲,通过深度交流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广联达副总裁王先军受邀作题为“系统性数字化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演讲。
深化认知,系统性数字化是根本解
王先军认为,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一方面,“数字住建”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向指引,住房和城乡建设各领域将大力推进数字化应用和发展。另一方面,瞄准“2035年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我国建筑业亟需加快转型以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大幅提升。
产业数字化将推动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提质增效、节本降耗、价值创新、生态共赢的新局面,而建筑企业是建筑业数字化的重要载体。
当前,建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困境,如没有打通数据,以碎片化的单点系统建设无法支撑系统性转型需求。同时,很多建筑企业还陷入了数字化转型的九大误区,在数字化基础方面认为“有数,就是数字化”、“有智慧大屏,就是数字化”、“有智能硬件,就是数字化”;对数字化价值认识不足,认为通过“等待观望、单打独斗、主次颠倒”等就可以获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急于求成、大干快上、避重就轻。
面对困境,如何破局?回归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从业务本质看,建筑业表现为“点线面体”的业务系统,具有高度专业、高度协同、高度独特、高度动态的“四高”特性。这意味着复杂系统的问题,无法通过单点建设解决,需要系统性求解。再看数字化的本质,是“数据+连接+算法”构建系统性能力,高度对应系统论中的要素、关系、准则。可以说,数字化天然是来解决系统性的问题的。基于以上两个本质,构建系统性数字化新路径,成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解。
系统性数字化的新路径,可以概括为“113”,即1个核心目标、1套综合方案、3大关键支撑。具体来看,1个核心目标是要实现建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1套综合方案,即与企业发展实际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方案、数据驱动且连接点线面体的一体化场景方案(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BIM+智慧工地一体化、项企一体化、建筑业务平台建设)、助力转型有效实施的落地方案(数字体检、构建转型指标体系、PDCA检视)等;3大关键支撑是需要认知升级、能力升级和合作伙伴升级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场景驱动,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关键
数字化对行业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是场景重塑。建筑业数字化带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应用,重塑了一体化的应用场景,因此,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关键。
在项目层,从初始的项目设计看,基于数字设计协同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推动设计、算量、施工数据融合,一模多用,促成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从设计源头助力项目的成本把控,做到设计不超概、零偏差,实现全周期降本增效。同时,通过设计、成本数据的不断沉淀,为企业更好的提供全过程服务。此外,以智慧工地为载体的项目级数字化平台和应用,有力支撑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在企业层,通过项目与企业的数据互联互通,推动“管理”上的项企一体化和“数据”上的项企一体化,最终创造数据协同价值。
在行业层,面向行业管理及服务方,提供全新体验的数字化平台—数字住建厅。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构建 “1231N”建筑业数字化监管新框架,即:1各大数据中心、2个门户、3级贯穿、1套指标体系、N类监管场景,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数字政府行业治理水平。
平台筑基,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底座
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项企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行业监管一体化等一体化场景的实现,项目、企业、行业的数据打通是难点,而数字化的行业平台和关键技术成为解决此难点的有力武器。
从关键技术来看,建筑业关系国计民生,其数字化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广联达具备BIM、行业AI、IoT、云计算等建筑行业数字化核心技术的自主产权。
同时,核心技术与实际的建筑业务结合,形成建筑业务平台,才能夯实数字化转型的根基。2023年6月,广联达发布了建筑业务平台。该平台是广联达基于20余年行业积累和技术积淀,专门为行业打造的深度赋能的产业级平台,集数据平台、协作平台、决策平台于一体,为行业提供开箱即用的工程建设领域专业能力和系统性的数字化支撑能力,是首个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产业平台。该平台所拥有的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全面实现国产自主可控。同时,平台灵活开放,可以搭载我国自有核心软件,如设计软件、算量软件、施工管理软件等,在国内的应用效率更高、专业性更强、效果更好。
秉持“共建生态 合作共赢”的理念,广联达还推出了建筑业务平台的开发者网络和生态加速计划,期望与企业开发者和软件开发商一起,加速构建一个开放且充满活力的行业数字化生态圈。目前,平台上已有100款以上的专业应用,拥有5000多家企业客户和200余万授权用户,为11万个项目实践提供支撑。
找准路径,数字化落地的重要支撑
王先军认为,数字化转型,必须要强化认知升级,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进行时。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但不仅仅是一把手工程,亟须激活全员对数字化转型的一致的正确认知。要树立系统思维,深度思考战略牵引、顶层设计、落位落地,以及重点切入、指标量化、找准路径、找对伙伴、构建生态等多方面内容,推动转型从战略规划到执行闭环落地。
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聚焦核心业务,各层级精准发力、共同推进。例如,项目层聚焦项目成功,横向打通项目各专业;企业层聚焦横向互联、纵向打通,绑定经营成果;集团层侧重推进业务数字化,加快业务平台建设,并开启数字业务化进程。同时,加快能力升级,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构建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能力,为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合作伙伴升级。”王先军最后表示,“系统性数字化”是个“大体系”和“大工程”,不可能由一家企业单独完成,需要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要具备系统性数字化能力,可以提供从咨询到方案搭建到保障实施的转型全周期解决方案,成为专业可靠的全过程陪跑者,助力企业提高转型的专业性与体系化,促进转型成效尽快显现。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