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编写 马静
截止到昨日,近年来已经有24家公司锁住股票退市(含已股票退市),数量达到去年全年的一半。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退市后需聘用主办券商申请办理土地确权及在股票退市版块挂牌上市、股权转让等服务。但是,证券日报编写梳理发现,现阶段证券公司对参与股票退市业务流程并不认真,参加者以中小券商占多数。“不挣钱、风险大、性价比不高”是决定证券公司参加股票退市业务流程主动性的主要原因。
对于此事,天津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医生田利辉对小编代表,监管部门与市场可以考虑给予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减少证券公司的运营成本。证券公司还可以创新服务模式,如提供一站式股票退市解决方法,提升服务项目增加值等。
已经有24家企业锁住股票退市
5月8日,*ST保力、*ST世贸、*ST美尚、ST华中公布风险防范公示,都为个股存有可能会因股票价格小于颜值而开启退市的风险性。
这与ST版块近两日暴跌相关。“五一”节日期间,沪深交易所集中发布9项新标准,关乎精确提升退市规则、减少“壳”潜在价值等,那也是新“国九条”配套设施政策的落地。虽然距离最新政策正式实施也有缓冲期,但ST版块假后却掀股票跌停潮。
事实上,早进新“国九条”出台前,监督机构已经在股票注册制层面实施了多种改革举措,改革成效逐步显现。2024年迄今,已经有*ST华仪、*ST柏龙、*ST泛海、ST贵人相助、ST裕泰等9家公司宣布公示挂牌,暂停上市。
除此之外,也有15家企业提前锁定“股票退市”。在其中大部分企业因碰触面值退市规范,如*ST美尚、*ST民控。还有另外好几家是碰触财务类指标值而股票退市。
股票退市提升
带来新业务机会
2023年,A股一共有46家上市公司退市,总数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至今不够5月,锁住退市的企业总数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五成。
伴随着2023年年报披露结束,大量企业的退市风险警示显现出来。去除以上提到的“披星戴帽”公司,目前还有74家公司被实行暂停上市(*ST),若再度碰触有关股票退市指标值,这些企业要被暂停上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股票退市名册持续扩充,呈现A股正加速产生“应退尽退”的常态股票退市布局。
对证券公司来讲,上市公司退市后则隐匿一定的项目机会。依据《关于退市公司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退市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退市股票理应聘用证劵公司(以下简称“主办券商”)申请办理个股在交易所挂牌再进入股票退市版块公开挂牌的相关业务,包含申请办理交易所市场的股权撤出备案、股权再次确定、股票退市板块股权初始登记、股票挂牌及提供股权转让管理等。
《退市实施办法》也提到,将主办券商根据市场化方式积极承揽退市股票业务流程,做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在证券公司分类评估中予以重视,产生正向激励机制。
田利辉觉得,一方面,股票退市业务流程数量的增加很有可能能为证券公司产生一定规模的业务机会。另一方面,证券公司能通过提供优质的股票退市服务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证券公司主动性有待提升
但是,据编写多方了解,大型的证券公司在股票退市业务上的主动性不是很高。以今年已退市的9家企业为例子,主办券商以中小券商为主导,包含华龙证券、佛山长财证券、金圆统一证劵、山西证券、长城证券等。
依据《退市实施办法》,退市股票在挂牌前第十个买卖日并未聘用主办券商的,由交易所在退市股票挂牌前融洽明确最近一次担任公司承销商、税务顾问的证劵公司做为主办券商。
“都需要股票退市了,购买能力非常有限”“这种公司一般也很难有人相互配合证券公司连接材料”“这一部分通常风险高,许多不愿接”……据编写向多位业内人士掌握,证券公司欠缺参加股票退市业务驱动力主要体现在业务流程利润低,并且退市股票业务流程繁杂、风险比较高,性价比高较低。
“证券公司在股票退市业务流程方面的投入驱动力可能不如相关业务。但是,这决不代表着证券公司在退市机制中的重要性并不重要。”田利辉觉得,证券公司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证券公司不但承担股票退市公司的股份土地确权和登记,还需要解决有关事务,如信息公开、投资者互动等。券商公司技术专业能力和经验针对保证股票退市全过程的顺利进行、维护债权人权益尤为重要。
田利辉觉得,为了保证证券公司在股票退市业务上的热情,监管部门与市场可以选择给予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减少证券公司的运营成本;提升股票退市业务公开性与规范化,保证证券公司在提供服务环节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收益;激励证券公司创新服务模式,如提供一站式股票退市解决方法,提升服务项目增加值等。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