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发布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面向全球延揽8名专业群带头人及1名人工智能教育指导专家。此次招聘紧扣“三航一弹一核”及低空经济等国家战略领域技术需求,以“院士领衔、产教融合”为核心导向,凸显航空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前沿技术的深度绑定,背后是学校投资50亿元打造的“三位一体”办学布局与科研创新生态。
专业群锚定战略领域,覆盖航空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方向
据了解,本次招聘的8个专业群带头人岗位,精准对应航空产业从研发制造到运维服务的全链条技术需求,且深度契合低空经济、智能装备等新兴赛道发展趋势。
飞行器制造与装备技术、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群聚焦航空装备核心环节,瞄准飞机结构设计、精密制造、故障诊断等关键技术,与强五、K8等机型研发传承的航空基因形成呼应;导弹与弹药技术、核技术与辐射防护专业群则紧扣国防安全需求,定向突破特种装备制造与安全防护技术瓶颈。
在新兴技术领域,无人系统应用技术专业群聚焦无人机飞控系统、任务载荷集成等技术,适配低空经济中物流运输、巡检监测等场景需求,未来进一步延伸至其他领域的无人系统技术应用;智能装备与自动化技术、航空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群则瞄准智能制造升级方向,主攻工业机器人应用、航空电子设备集成与调试技术。民航运营与低空经济专业群更是直击江西“产业链现代化‘1269’行动计划”痛点,聚焦低空航线规划、通航运营管理等特色技术领域。
人才标准凸显技术硬实力,锚定产业一线科研突破能力
根据招聘公告明确的任职条件,凸显对“产学研用”一体化能力的极致要求,将产业一线技术攻坚经历作为核心评判标准。
基本条件中明确要求,应聘者需具备“大中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总监、核心项目负责人”经历,且需满足5项硬核指标中的2项——包括主持重大新产品研制、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2项以上,或主持300万元以上研发项目、500万元以上成果转化项目,亦或是斩获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科研奖项。这种“重产业实绩、轻纯学术背景”的导向,与学校“服务国防、服务军工”的定位高度匹配。
针对海外高端人才,公告突破职称限制,以“高水平业绩成果”为核心认定标准,体现对国际前沿航空技术人才的开放姿态。而特聘人工智能教育指导专家岗位的设置,则剑指航空技术与AI的深度融合,如智能装备运维、无人机自主飞行等跨领域技术突破。
科研生态配套硬核支撑,从平台到激励打通技术转化链路
为吸引并留住高端技术人才,学校构建了“平台+经费+激励”三位一体的科研创新支撑体系,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平台层面,依托甘晓华院士任主任的专家委员会,学校已建成20个工程训练中心及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且坐拥抚州南城机场实训基地,可开展飞机维修、无人机试飞、通航运营等全场景实操训练。更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同步打造航空科创园、通航产业园及产业孵化基地,为人才提供“实验室—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科研载体。
激励机制上,除提供竞争性高薪、安家费、专车保障等福利外,科研支持力度尤为突出:学校配套产业投资基金扶持成果转化项目,鼓励人才创办企业并享受高比例收益分成与股权激励;对重点实验室建设、技术研发突破、实训教具发明等成果,均设立专项奖励。这种“技术入股、收益共享”的市场化激励模式,将人才科研活力与产业价值深度绑定。
据了解,作为首批定向培养军士试点院校与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江航职院此次引才旨在进一步强化“院士领衔、匠师主体”的师资结构,推动航空技能人才培养从“操作型”向“技术创新型”升级。业内人士指出,此举精准对接了我国航空产业与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高端技能人才缺口,为航空报国战略落地提供了人才培育的“江西方案”。(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