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医药产业迈向标准化、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过程中,外资企业的角色也逐渐多元化。日本百年汉方药企业株式会社津村,自1970年代进入中国,其在华发展路径一直以长期协作为主,重点围绕中药材种植标准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注重与本土产业的融合与共建,为当前关于外资参与中医药的讨论提供了新的观察维度。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津村聚焦源头质量管理与体系能力建设。在药材种植端,津村已与中国15个省份的地区合作社及农户合作,推动推广“津村药材GACP”标准(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指南),实现大黄、人参、甘草、苍术等百余种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管理,既提升中药材原料的质量,也为自身构建起可持续、可追溯的原料保障体系。在科研技术层面,津村与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开展中药材人工栽培、饮片标准汤剂等课题研究。其中,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的高酸甘草种植技术项目,攻克了乌拉尔甘草规模化栽培的关键难题,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后续更是选择无偿向本土企业开放使用。
除了产业端,在社会责任方面,津村也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团结村、吉林白山市靖宇县、四川甘洛县黑马彝族自治乡等地,津村通过种植基地共建与技术指导,协助当地开展唐古特大黄、人参、柴胡等药材的种植,不仅推动区域农业模式的升级,还帮助农户获得稳定销路与现代技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津村在中国业务不断推进,网络上也出现关于其“恶意收购本土企业”“垄断中药专利”等言论。然而,据公开信息,未有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部门等权威机构的处罚记录或违规通报。传言缺乏明确事实依据,更多是出于对外资参与中医药领域的敏感反应。
整体来看,津村在华的发展路径说明:外资企业若能基于本土需要,以开放、长期、协同的方式嵌入产业生态,在标准建设、技术提升等维度积极参与,是可以为中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的。面对未来愈发复杂的全球化环境,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需要在保障本土主导权的同时,激活外部合作力量。构建机制完善、边界清晰、信任可持续的协作体系,将是中外企业合力推动中医药发展进程的关键命题。
图文来源转载于大众阅刊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