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苏向杲
上年12月份至今,为了应对基金净值大幅波动,理财公司聚集上线了摊余成本法投资理财产品。现阶段,此类商品具体募资经营规模怎样?将来增长态势又怎么?据我们整理,截止2月14日,已公布统计数据的17只摊余成本法银行理财具体募资经营规模总计达82亿人民币,单支最大募资17.7亿人民币,最少仅是0.64亿人民币。
从发展趋势看,多名采访人士认为,摊余成本法银行理财是净值化转型发展疼痛中的临时性“安慰剂效应”,其不可以有效解决理财净值大幅波动问题。短期看,此类商品募资经营规模可能持续提高,但是长期看无法“上量”。将来,需要解决基金净值规律性大幅波动难题,一方面,多方要高度重视投资讲座,加强投资人分层次服务项目;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及理财公司要提升产品外观设计,提升投研能力。
长期来看难“上量”
中信证劵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对记者表示,据其精英团队计算,现阶段大约是2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上线了摊余成本法商品(一部分未公布商品募资状况),单支方案募资经营规模处于10亿至50亿人民币。现阶段股份行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上线的此类商品数量众多,高过国有行和农商银行理财子公司。这种理财产品运营模式为密闭式净值型理财,投资性质多数为固收类。安全风险大多为二级(中低档)风险性,一小部分为三级(中)风险性。1年至2年期限种类占比较高,为31.6%,6月下列和2年及以上时限占非常低。高级、长期限商品业绩基准比较高,一部分三级风险性、2年期商品业绩基准可以达到4.3%至4.8%。
谭逸鸣表明,一季度银行理财依然存在赎出工作压力,市场信心还需稳定性和提升,在这里情况下预估摊余成本法银行理财产品短时间或依然存在提高,但所面临的约束比较多,在负债端要求喜好推动下,“上量”或比较有限。
摊余成本法投资理财产品遭遇什么管束?对于此事,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精英团队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对记者表示,此类商品对债券久期有管束,在债券市场上升时很有可能错过了博得资本收益的好机会,从而影响债卷组成盈利。
谭逸鸣进一步表示,摊余成本法可一定程度上减少银行理财拥有阶段的基金净值起伏,特别是在在短期销售市场影响下,市值法估值波动较大,而摊余成本法可以保持账面净值和利润的基本稳定。但债券牛市中,其基金净值增涨却减少了诱惑力,盈利性逊于总市值法。
“从海外资产配置来说,在理财新规及后续监管管束下,摊余成本法公司估值商品可以配备的财产比较比较有限:一方面,需考虑资产负债率端久期的配对,商品所注资产到期还款日不可迟于封闭期到期还款日,且封闭期很长;另一方面,理财规划无拘无束,例如含有减记条文、含转股份等财产均不能通过SPPI检测(合同书现金流检测),因而像金融机构二级资本债这种兼顾票息、流动性和避开信贷风险等特点品种,摊余成本估值方法下没法配备。”谭逸鸣表明。
或难成市场主流
根据上述情况众多缺陷,业内觉得,摊余成本法商品难以有效解决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市场所面临的基金净值大幅波动等众多难点。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本来表明,摊余成本法理财是净值化转型发展疼痛中的临时性“安慰剂效应”。目前来说,监管规定的可以用摊余成本法公司估值的产品类型十分有限,且执行标准比较严苛,主要是在封闭式理财产品上应用,但密闭式商品广泛具备时限很长、流动性不足的特征;比较之下,销售市场更为亲睐开放性的商品,因而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或者难成市场主流,现阶段的很多发售行为更像各种理财公司为应对当前市场转变所采取的对策型措施,并非长远打算。净值化时代背景下,投资讲座任重而道远,必须管控、行业协会从事金融企业共同奋斗。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需要解决理财产品净值大幅波动问题,理财公司根本无法仅借助摊余成本法,最重要的是提高投研能力教育培养行研优秀人才,提高对宏观形势和金融体系判断水准,使投研能力能够更好地与市场形势和投资者要求相符合。现阶段,投资人股票投资风险显著下降,理财公司在经营产品的时候,需把盈余管理放在第一位,而非把盈利性放在第一位。除此之外,银行或理财公司一定要做好投资人的分层次服务项目,理财产品风险评定级别也要最准确,一部分R1、R2级别商品出现较大的基金净值起伏,投资人往往难以接纳,这就需要理财公司思考。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