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002879 证券简称:长缆科技 公告编号:2023-006
长缆电工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公司及全体董事会成员确保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无虚假记录、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为真实客观地反映长缆电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截至2022年12月3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相关规定,对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的相关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具体情况现公告如下:
一、资产减值准备概述
1、准备资产减值的原因
为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有关规定,根据谨慎原则,对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资产进行了减值迹象的识别和测试,并根据识别和测试结果对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准备。
2、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和金额
公司及其子公司对2022年各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总额为143.40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注:上述资产减值计提数据仅为初步计算数据,最终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年度审计报告为准。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和方法
1、金融工具减值计量和会计处理
公司基于预期的信用损失,以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合同资产、租赁应收款、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贷款承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变更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或者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者继续涉及转让金融资产形成的金融担保合同。
预期信用损失是指以违约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的加权平均值。信用损失是指公司按原实际利率折现的所有合同现金流与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之间的差额,即所有现金短缺的现值。其中,对于公司购买或来源于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按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折现。
对于已购买或源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公司只将预期信用损失的累计变化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初始确认后整个存续期内的损失准备。
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规范的交易形成,不包括重大融资成分或公司不考虑一年以上合同中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和合同资产,公司采用简化计量方法,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公司采用简化计量方法,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租赁应收款项和合同资产,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规范的交易形成,并包含重大融资成分。
除上述计量方法外,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其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如果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显著增加,公司应根据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如果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没有显著增加,公司应在未来12个月内计量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
公司利用可获得的合理、基本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比较资产负债表日违约风险和初始确认日违约风险,确定初始确认后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公司判断金融工具只有较低的信用风险,则假设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步确认后没有显著增加。
公司根据单一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的组合,评估预期信用风险,计量预期信用损失。在金融工具组合的基础上,公司根据共同风险特征将金融工具分为不同的组合。
公司应当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预期的信用损失,并将由此产生的损失准备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以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损失准备抵消资产负债表中列出的账面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权投资及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司应当确认其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损失准备,不得抵消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1)金融工具评估预期信用风险,并使用三阶段模型测量预期信用损失
■
(2)采用简化计量方法,按组合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款项和合同资产
1) 测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具体组合和方法
■
2)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一个账龄组合的账龄与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率对比表
■
三、本次减值准备对公司的影响
信用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预计将导致公司2022年利润总额下降143.40万元。公司将继续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减少上述债权的实际损失。2022年年报披露前,公司将根据年审会计师最终审计批准的坏账计提金额,及时调整公司计提的相关数据。公司已就此事与年审会计师沟通。请注意投资风险。
四、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说明
资产减值准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相关会计政策,充分体现了会计谨慎原则和公司实际情况。资产减值准备后,可以更公平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五、其他相关说明
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数据是公司财务部门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初步计算结果。最终数据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数据为准。
特此公告。
长缆电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2月27日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