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纠结SMT贴片还是THT插件?本文从工艺流程、装配密度、机械强度等维度深度解析两者差异,助您在SMT打样时做出最佳决策。
电子组装的“微型化”抉择
在电子产品追求极致轻薄的今天,SMT贴片加工(表面贴装技术)已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某些高压、高应力场景下,传统的THT(通孔技术)依然不可替代。
对于电子工程师而言,在SMT打样或量产前,精准理解这两种工艺的本质差异至关重要。本文为您拆解这两种技术的优劣势,助您规避设计风险。

深度剖析:SMT贴片与THT插件的四大核心差异
1、工艺流程:从“穿孔”到“贴装”
SMT贴片:核心流程为“印刷 —— 贴装 —— 回流焊”。其核心创新在于取消了贯穿PCB的钻孔,这不仅释放了PCB设计的布线空间,还让PCB双面均可贴装元器件。
THT插件:核心流程为“器件整形 —— 插件 —— 波峰焊”。由于引脚必须穿过板层,其工序相对繁琐,且受限于通孔位置。
2、体积与密度:空间的极致利用
这是SMT最显著的优势。据悉:
●体积重量:贴片电子元器件的体积和重量通常只有传统插装元器件的十分之一左右。
●装配密度:得益于无孔设计,SMT的装配密度极高,完美适配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精密产品。
3、自动化效率:量产的关键
●SMT优势:极易实现全自动化高速生产,适合大规模制造,成本控制更优。
●THT劣势:自动化难度较高,在现代高速产线中往往成为效率瓶颈。
4、机械强度:THT的最后防线
虽然SMT在密度上完胜,但我们必须承认THT的独特价值。SMT的固定强度相对较低;而THT通过引线(引脚)穿过PCB通孔进行焊接,其固定强度显著强于SMT。

基于上述差异,建议您根据应用场景进行反向选择:
1、必须选择 SMT贴片加工的场景:
●消费类电子(手机、平板、IoT设备)
●高频电路设计(SMT寄生参数更小)
●追求极致性价比和生产效率的SMT打样项目
2、保留 THT 插件的场景:
●需要承受高机械应力的接口(如经常插拔的连接器)
●大功率电源模块、重型变压器
●部分特殊工业控制或军工设备
工艺的落地离不开强大的设备支持。自2015年进军SMT打样领域以来,嘉立创采用了全新模式,解决了传统打样“慢、贵、难”的痛点。不仅提供SMT贴片,同样支持THT工艺。
●硬核产能:嘉立创SMT配备了500+台高速贴片机和300+条“贴检一体”产线,确保您的订单能极速交付。
●严苛的检测体系:为了确保SMT加工品质,配备氮气回流焊、3D AOI(自动光学检测)、3D X-ray及飞针测试等高端检测设备,让虚焊、连锡无处遁形。
●真正的一站式生态:从“PCB制造 → 元器件购买 → 激光钢网 → SMT贴片”全流程闭环。
SMT代表了高密度的未来,而THT则守住了机械强度的底线。理解二者差异,才能设计出更优秀的产品。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